「四惡一沒有」的困境
這十年來房價不斷攀升,全台灣平均漲了2~3倍,但這20年來實質所得卻停滯,房價過高薪資過低,導致房價負擔能力逐年惡化,造就了「四惡一沒有」的經濟社會惡化現象:
1. 金融惡化:房價泡沫化導致金融危機
2. 居住品質惡化
3. 生活品質惡化: 排擠居住以外其他消費,如生育、養育、休閒娛樂
4. 沒有未來: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年輕人看不到未來,年輕人也沒有未來,台灣也沒有未來
資源過度集中於房市,廠商不願從事實質投資、研發創新,民眾也人人夢想投資房市,賺差價或當包租公。
實際上人人都能從房市獲利嗎?當然不是。
財產稅制不健全、不動產資訊不透明、企業缺乏好的薪資與分紅制度、政府欠缺好的稅制設計。
縱使這幾年台灣經濟有成長,成長的果實在現行制度也無法讓大家共享,這就是現在的台灣樣貌。
房市不健全人人有責任,但政府的責任最大。透過房價合理化、縮小貧富差距。唯有真正開始行動,社會才會往好的方向改變。
房價合理化,財產稅制、金融管制、產業管理、健全資訊、落實住宅政策,政府不缺好政策,缺的是好的溝通來凝聚社會共識,以及執行政策的決心與魄力。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