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名義/國立屏東商業技術學院不動產經營系副教授
最近房價所得比過高,家庭對於房價感到難以負擔的話題鬧得沸沸揚揚。歸根究底,是重北、輕中南的發展模式深化了這個問題。台北市集眾多重大建設投資於一身,就業機會與公共服務俱佳,更吸引人口留駐,帶動房價上漲,房價不可負擔落入循環無法收斂的困境。
根據內政部不動產資訊平台的統計,截至目前最新資料,台北市房價所得比15.01,新北市12.67,台中市8.14,台南市6.35,高雄市7.34。數字告訴我們,離開了雙北,房價友善,海闊天空,但是就業機會、公共投資也隨之弱化。為什麼要把有限的資源過度集中於台北?為什麼要在一個超限負荷、防災困難的都市重複投資,公共政策應該引導區域均衡發展。
政府自民國98年至105年,優先推動愛台12項基礎建設,包括:交通運輸、產業發展、城鄉發展、及環境保育等;總計畫經費概估為3.99兆元,其中政府預算編列2.79兆元,約佔總經費之70%,民間投資約1.20兆元,約佔30%;扣除9項不分區域之建設以外,北部的桃園國際航空城預算編列670億元,中部的台中亞太海空運籌中心預算編列500億元,南部的高雄自由貿易及生態港預算編列557億元,雖然北中南均有公共建設投資,惟重北、輕中南的思維仍舊框架住區域的發展。
其次,依100年台閩地區工商及服務業普查分析顯示,工商及服務業場所單位數,北部地區計有575,938家,相較於民國95年之調查,增加了8.69%;中部地區計有305,714家,相較於民國95年之調查,增加了6.53%;南部地區計有333,211家,相較於民國95年之調查,增加了6.68%,近五年來,各地區的工商業家數皆成長,但仍是北部地區高於中南部;至於從業員工人數方面,北部地區更是高達4,358,844人,遠遠超過中部地區的1,731,078人,以及南部地區1,807,401人之總合;生產總額占全體工商及服務業之比例方面,北部地區為53.38%,其中工業及服務業部門所占比例分別為29.03%與24.35%,為全國工商及服務業發展最均衡的區域;中部工業及服務業部門所占比例分別是16.71%與4.86%,南部地區工業及服務業部門所占比例則分別是18.58%與5.57%,中南部區域明顯的工業比重高於服務業比重。
若進一步以工商及服務業生產總額前五大行業(製造業、批發及零售業、金融及保險業、營造業、運輸及倉儲業等)進行分析,其生產總額合計達24兆8,642億元,占全體工商及服務業之84.50%,且五大行業生產總額之地區分布,皆以北部區域為主,南北產業發展屬性明顯不同,高雄市及桃園縣因工業群聚,其工業部門的生產總額為前2大縣市,合計貢獻全體工業部門逾3成之生產總額,臺北市則因交通便捷、資源充沛,服務業發展居各縣市首位,占全體服務業部門生產總額逾4成,區域之間的發展是逐年擴大失衡,而非趨於均衡。
上述從公共建設與產業投資家數、從業員工數、工業及服務業部門比重、生產總額,均可以明顯發現北中南區域間之差距,而此一結果連帶影響區域之人口分布、產業聚集、就業機會、人均所得,並促使各類不動產的需求增加,造成房價水準的攀升,如何透過公共建設與產業投資來引導區域均衡發展成為重要之課題:
(一)政府公共建設預算的分配應該是均衡地區給得少,失衡地區多加強
過去政府對於公共建設預算的分配通常是人口分布愈多,產業愈集中的地區投入愈多的資源,其結果是讓大者恆大,甚至於造成都市的擴張與蔓延、人口的擁擠、有關公共安全、衛生、環境問題衍生而出,未來透過政府預算的重分配,將公共建設經費轉移挹注於中南部地區,藉以吸引人口、產業板塊之移動,縮短區域間之差距。
(二)單一產業無法支撐均衡的都市發展
北部地區工商業發展均衡,加上生活、文教、消費、娛樂與資訊充足,使得區域之發展不斷擴大,因此,引導均衡之產業進入中南部區域,打破以工業為主的都市發展型態,增加商業與服務業機能,提升生活、文教、消費、娛樂與資訊,才能使南北區域達於一致之發展。
(三)中央政府相關部會的南遷可以促使政治、行政帶動經濟民生
自高速鐵路完成後,南北通勤時間距離縮短,北高可以於一日生活圈中完成,但是過去重北輕南的中央政府機關集中在台北市,透過磁吸效應將人更拉往台北工作、生活與開會,使得人口板塊移動更聚集於台北都會區;因此,若能適時將部分中央部會南遷,平衡南北之推拉效應,將可有助於區域之均衡,否則將會造成更嚴重之城鄉差距。
(四)產業與服務業、硬體與軟體的投資應同時到位
台灣原有優勢的ICT產業(通訊、資訊、光電及半導體),未來再加入相關的綠色能源產業、醫療設備產業及製藥等生技產業,以及精緻農業、醫療照顧計畫與文創產業,並將其設立於中南部區域,促使區域均衡發展,從產業帶動就業人口,並同時提升中南部區域之商業與服務業,將產業所需的輔助性行業設施一併提供到位,將能營造就業、生活與居住俱全之理想環境。
(五)均衡發展可以甦緩單一都市的房價壓力
供需數量決定價格水準,當供給固定而需求不斷增加時,房價勢必一直上揚,競租便成為獲得資源的市場法則,因此台北市的房價才會一路的攀升,若能將需求導引到其他都市區域,使得區域之間的差距減少,將可以有效的緩解單一都市的房價高漲;將基礎建設更落實於每個區域,城鄉之間每人享受相同的福利、公共資源與服務,將使各地均成為合宜的生活圈,當差異化縮小,選擇多樣性,便無競價之需,房價壓力便得甦緩。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