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改盟拜會財政部會後新聞稿
國內不動產稅制長期被區隔為土地與房屋兩大系統,另基於不動產的持有與交易,將土地稅區分為地價稅與土地增值稅,建築改良物分為房屋稅與房屋財產交易所得稅(併入所得稅課徵)。房改盟認為當前國內不動產稅制存有下列核心問題:
一、不動產稅之稅基嚴重偏低,造成名目與實質稅率差異甚大,引誘不動產閒置與囤積以等待上漲,造成龐大資源無效率使用(空屋率近兩成),亦使地方政府財政困難問題。
二、刻意將房地分離課稅不合乎現實交易現況,且重土增稅輕地價稅,造成地方政府稅收的不穩定。
三、土地增值稅的定位不清,且公告現值無法反映實際增值多寡,使投機獲利僅需繳納極低稅額,不但引發課稅不公的民怨,亦引誘房市投機炒作,房市的泡沫亦使總體經濟與金融體系陷入嚴重風險危機。。
四、房屋稅名目稅率高於地價稅,不符改良物輕稅的學理。
五、各縣市累進起點地價差異甚大,引發水平不公平。
六、不動產稅制改革著重在奢侈稅、豪宅稅、屯房稅、空屋稅…等短期特定目的稅目,缺乏完整的不動產稅制改革規劃。
房改盟認為國內進行不動產稅制改革應具備的資訊與技術條件已相當成熟,全面進行不動產稅制改革才能建立穩健正常的市場、經濟與社會發展體制,並避免房市長期大幅震盪。
房改盟由召集人臺北大學不動產與城鄉環境系彭建文教授,率同德明科技大學不動產經營學程花敬群教授、政治大學地政系林子欽教授、以及台北大學財政學系劉彩卿教授等四人,於6月12日下午2:30,拜會財政部長張盛和,對不動產稅制改革提出以下八點訴求:
一、 全面落實不動產稅制改革工程: 暫停囤房稅、空屋稅等零星混亂稅改議題之推動,即刻進行不動產稅制全面改革工作,並以一年為期,檢討與修訂房屋稅條例、土地稅法、土地法、平均地權條例、所得稅法及相關法律。
二、 稅基以實價為原則: 以實際交易價格作為不動產相關稅制的基礎,若無實際成交價格則以政府評定之市場價格為基礎。
三、 房地合併課稅原則: 整併房屋稅與地價稅為不動產稅,房地所有權為相同所有人之房產採合併課稅;非屬相同權利人方得採行房地分離課稅。
四、 自用住宅之持有與移轉採輕稅原則: 但自用認定應具備具體自用事實,並增訂申報不實罰則。
五、 出租住宅輕稅原則: 針對一般民眾承租水準之出租住宅,其不動產持有稅提供優惠予以輕稅,其租金收入按所得稅最低稅率分離課稅。
六、 不動產交易之資本利得按實際獲利課稅原則: 若缺乏明確前次交易金額,或前次交易金額明顯不合理案件,由估價師評估認定。對於極長期未交易案件之前次交易價格,建議以較短年數前之市價認定(例如25年),早期之增值利益歸權利人所有。
七、 不動產交易資本利得稅之稅率應符合國際標準,並採差別稅率: 自用與長期持有不動產之資本利得採優惠稅率,短期交易則加重資本利得稅率,其餘採一般稅率。
八、 地方政府彈性調整原則: 直轄市或縣市政府得視財政需求與政策目標,每年調整各類不動產持有稅之稅基折扣率與稅率。
在近兩小時的會談中,張盛和部長一開始即表示相當認同房改盟所提八大訴求,但也表示不動產稅制改革應審時度勢,必須有許多主客觀條件配合,否則不易推動成功,所以在推動策略上傾向循序漸進,從小地方、容易做的改革開始做。整體而言,房改盟與財政部主要的認知落差有下列幾點:
一、
房改盟認為不動產稅制改革應有完整的規劃與配套,並希望相關的規劃作業能在一年內完成,但財政部僅提出於明年立法院第一會期,提出以修訂不動產資本利得稅的修法草案,對其餘不動產稅制問題之改革,尚無明確規劃與時程。
二、
房改盟認為不動產持有稅的改革對於健全地方財政與健全房市較為重要,但財政部則傾向先改革不動產移轉稅,因為推動阻力可能較小。
三、
房改盟認為不動產稅制改革必須進行跨部會的協商與合作,才能真正發揮健全房市的功能,但財政部卻傾向以其本身可單獨處理的改革為主。
四、 財政部對於不動產實價課稅雖表認同,但認為稅基的調整權責主要在縣市政府,財政部難以直接介入。房改盟認為若由個別縣市政府執行稅基調升,將造成自用與非自用不分的全面加稅結果。因此,建議財政部應扮演主動角色,並提供實質誘因與技術協助,促使地方政府積極健全本身財政。
五、 房地合併課稅與不動產持有稅採實價課稅,是房改盟的兩大不動產稅改訴求,但財政部認為此兩項調整所涉工程均相當浩大,不建議列為短期推動重點。
因此,房改盟成員雖感受到財政部推動不動產稅制改革的誠意,但覺得財政部的改革決心與高度並不足,太過於遷就現實與現況,所推動出的改革過於片段與零碎,雖對中央政府財政收入有些許幫助,卻不易發揮健全房市與地方財政的綜效。房改盟將在明天拜會內政部的過程中,針對住宅政策、房地產市場政策、房地產產業政策、不動產稅改、以及都市更新等課題,與內政部長陳威仁交換意見,且房改盟並不排除拜會行政院,以尋求更多跨部會合作的可能性。